联系我们
了解更多...
    • 地 址:青岛莱西市文化中心南楼
    • 电 话:0532-88484506
    • 传 真:
    • 邮 箱:qdlxtsg@163.com
非物质文化遗产

莱西切语

 




 

在中国古代,由于没有拼音字母,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、读出汉字,只能用汉字来注音,这就是古文字学中的“反切法”。反切法在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,一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。在古汉语当中,分别取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拼合成某个字的读音,如“妈”的读音,可以取“魔”字的声母“m”,和“法”字的韵母“a”拼合而成,使用反切法注音就是“魔法切”。“莱西切语”是从古老的“反切注音法”发展而来的一种语言学概念,当地群众将“反切语”俗称为“切子语”,简称“切语”。
学术界对于我国“反切注音法”的起源有不同说法,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国魏人说。莱西是古代魏国的势力范围,其辖区的绝大多地区都流传有“莱西切语”,虽流传年代因久远而无从考究,但有关专家已初步确定莱西市店埠镇前寨村,为“反切语”古文化村,为“莱西切语”的发源地。如今,该村50岁以上的村民80%仍会使用“切语”讲话。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且还非常喜欢用“切语”谈话。例如:“抬够”(头)、“叶捡”(眼)、“别急字”(鼻子)等等。
在二十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前寨村的“切语”使用率最高,那时村里人几乎都会使用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该村“切语”与正统的“反切注音法”已有较大差别,成为一种以“反切注音法”为基础又相对独立的民间语言学现象。
“反切注音法”是古代比较进步的注音方法,其出现是音韵学成立的标志。它是韵书和现代汉语拼音产生的基础,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等辞书都沿用“反切注音法”。“莱西切语”继承和发展了古代“反切注音法”,使其具有鲜明的莱西地区独特性,特别是前寨村的古“切语”文化现象能够保存至今,为莱西的古文字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
莱西地区的古“切语”文化现象能够流传至今,是因为“切语”在民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,具有较强的暗语保密功能。相传清朝嘉庆年间,前寨村有王氏兄弟在京经商,收入颇丰,年终携一年收入离京回家过年,刚出京城就遇歹徒,危机关头,兄弟俩用“切语”密谋后,夺回财物并成功逃脱返乡。直到今天,前寨村民间筵席或集市交易,如有外来客人,谈到不宜为外人所知的内容,往往采用“切语”进行交谈,使外人一无所知。据店埠镇前寨村一名退伍军人介绍,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,为增强部队之间联络的保密性,使敌人无法破译密码,我军就曾借鉴切语的一些发音办法,直接明码呼叫进行联络,取得了很好的保密效果。
由于莱西是古戏曲发源地,专家在普查中将“切语”与戏曲演唱中的“切音”技巧进行了综合研究。“莱西切语”与戏曲演唱中的“切音”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:如仇恨满腔的“腔”字,被切为“欺乙啊昂”,“欺”音咬得重些,转得慢些就容易表露着急、愤懑等情绪。若轻一点,字头形成漏气,会有亲切感。在戏曲演唱中,观众一听到“切音”,就感到有戏味,能使字音有力,各个音素交待清楚,使观众闻其声而知其人。清《乐府传声》作者徐大椿说:“必一唱而形神毕出,隔垣听之,其人之装束形容,颜色气象,及举止瞻顾,宛然如见,方是曲之尽境。”说的就是“切音”技巧的作用。
程砚秋先生的“切音”技巧非常有代表性,如他在《六月雪》法场反二黄第一句里“没来由”的“由”字,通过切音技巧,对人物情景刻画入木三分。历史悠久的“切语”古文化的底蕴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京剧艺术的发展。

 


广告 -  公告 -  本馆概况 -  本馆动态 -  综合服务 -  数字资源 -  服务指南 -  馆内布局 -  特色文化 -  文化建设 -  新书上架 -  在线留言 -  TOP
Copyright © 2014-2017 莱西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莱西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  鲁ICP备2023043562号     
网站访问量:
2018年共位访客 | 2019年共位访客 | 2020年共位访客 | 2021年共位访客 | 2022年共位访客

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